4月30日上午,隨著國內精益管理領軍人與實戰派精益大師余偉輝老師把十份結業授權證書一一下發到學員手中,為期六天緊張而充實的上海工廠精益改善周KPO訓練營活動落下帷幕,標志著上海工廠精益生產探索實踐之路再啟新征程。
在精益活動中,精益改善周指在短短的5天以內,由咨詢師或KPO帶領企業的團隊,通過團隊的工作,把精益生產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在生產線快速實現并取得預期效果。改善周是一種邏輯化的方法集成,它把眾多看似零散的IE和精益工具方法以一種目標導向的邏輯關系串聯起來,形成一種科學的、邏輯化的方法集成;改善周是一種結構化的工作流程,它合理地把改善的任務和工具方法合理地分配到一周中每一天的工作任務中,形成一種清晰的結構化工作流程。
通過KPO訓練營,可以得到以下關鍵輸出:
1. 技能轉移:學員掌握改善周的套路、工具和方法。
2. 推廣復制:訓練合格的KPO制定《改善周實施計劃》。
3. 人才培育:制定KPO的組織和參與計劃、人才培育計劃。
4. 標準作業:制作企業內部的標準化改善周培訓教材。
5. 專題方案:對當前改善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題討論,輸出解決方案。
KPO—Kaizen Promotion Officer可以理解為改善推進執行官、改善周導師(Facilitator)或改善周教練(Coach)。在改善周的整個活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角色就是改善周導師,他相當于拍電影的導演,是整個改善周的第一專家、總規劃師和技術指導人,可以客觀地說,好的改善周導師是成功的另一半!
改善周是全球最高效的改善組織模式,是工業工程方法系統集成應用的最佳實踐。本次改善周KPO訓練營,動力學院根據上海工廠的需求,邀請到國內業內精益周實踐大師余偉輝老師來授課,余老師自2003年以來已經成功組織與參與300多個改善周,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精益改善第一人。而區別于兩年前余老師來過海立授課不同的是,本次培訓的目的是產出海立內部的KPO導師,即復制外部培訓機構咨詢師的角色賦能于海立學員,使學員們既聞精益之道,又懂改善之術,還兼育人之法,學成后逐步自建團隊逐次開展精益改善周活動,由于本次是首批KPO訓練營,所以將他們稱之為“老K”。
上海工廠對本次培訓營極為重視,組織了九名由工藝經理、生產經理及以上為主的學員團隊,體現了工廠對精益改善的渴望和決心。安徽海立的一名制造部部長也參加了本次培訓。
訓練營始,余老師笑以“革自己命”的坦蕩心態開展訓練營培訓。在對精益的發展與主旨進行宣講后,進入到結構化流程,學員們選擇了F1生產線作為改善周對象,運用老師講解的流程在現場展開數據收集與流程調研,通過各項工具的現學現用進行ECRS(取消/合并/重排/簡化)構想,最后五組改善“藥方”(改善公報)的出爐得到了余老師的首肯。
實體的現場改善演練后,是精彩的個體展示,各學員今后都將成為各改善團隊的主KPO、副KPO或KPO成員,都將擔任培訓中主講的角色人物,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組織者和傳授者是本次訓練營的主要任務。在余老師提供的骨架PPT上,由各位學員收集素材對位講義要旨,編制出海立版自適用課件,然后輪流上臺進行授課模擬,并由他學員點評,再由余老師進行講解分析。在這樣的角色輪換中,學員們充分放開,發掘自身對課程的理解認識,明晰改善的系統套路,展現面眾傳播的技巧。這種模式的鍛煉,讓每位學員同感演練時忙碌緊張、課后復盤苦思部署、授課間強力挑戰自我??傮w達到了訓練營的目的。
正如上海工廠總經理趙海冬在結營會上所言,本次訓練營是上海工廠應對各方面壓力,直面深度挑戰的舉措之一,旨在尋找一種突破。希望各位“老K”們通過學習成熟有效的精益改善套路,實施達到績效改善的目標。并要帶動周邊同事一起投入改善,讓精益改善成為思路作為習慣貫穿于日常制造,成為海立制造文化的有力補充與支持。
精益的引擎再次發動,精益的種子再次萌發,上海工廠改善周計劃也已安排發布,預祝上海工廠的“老K”們學以致用,學有所用,扎實推進改善周活動,將工廠制造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Copyright ?1992-2021 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05018182號-1